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百五十五章:地少人多的中原 (第2/2页)
良田万亩,但朝廷新政却是在剥夺你的利益,你愿意吗?” “不愿意……” 赵煦叹了口气,说道“怪不得新政总是进行不下去,原来问题在这!” “你又不是第一天才发现问题所在,恐怕先帝的施政得失,你早就了然于胸了吧?”张正书毫不留情地揭穿道。 赵煦有点尴尬地说道“你做人就不能这么直接吗?我不要面子啊?” “面子是自己挣来的,不是别人给的。”张正书淡淡地说道,“别的问题就不扯那么多了,现在还是说回土地和农民的问题。农民是国家的根基,恐怕谁都不会否认吧?但你认为,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,你觉得合适吗?中原地区,地少人多,要不是有江南粮食输入,恐怕现在已经养不活这么多人了,你不会否认吧?” “我当然明白不合适,但这又有什么办法?”赵煦无奈地说道,“他们又不愿意售卖土地,你难道还能逼着他们卖不成?” “使用暴力手段是不可取的,那会引起天下动荡的。但是,有一个办法,可以倒逼他们出卖土地。” 张正书嘿嘿一笑道,要是来财在这里,肯定会反应过来,张小官人又要坑人了。 赵煦眼前一亮“我就知道你有法子!” 没办法,张正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太新颖了,而且难能可贵的是,还行之有效!单单是这一点,就足够赵煦倚重张正书了,比那些只会夸夸其谈,说两句话都要扯文论经典的朝中诸公好多了。 “办法不是没有,但收效会很慢。”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,“当然,我之前提议建立银行,就是为了这个办法探路的。” “银行?” 赵煦一愣,“土地问题,和银行有关?” “土地,说白了就是金钱。有关金钱的事,自然是和银行有关了。不止和银行有关,还和作坊有关。”张正书认真地说道,“如果这个改革成功,大宋延续国祚三百年也不是问题!” 赵煦皱眉,说道“你是说,大宋只有四百年天下?” 张正书嘿嘿说道“说句大逆不道的话,要是按照现在的势头下去,出现一个昏君的话,别说四百年了,再过几十年就完蛋都有可能。天下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没有永恒的王朝,估计你比我清楚。” 赵煦很想说一句“放肆”,可他却怎么都说不出口,因为张正书说的都是真理。 “那延续国祚三百年的法子,是什么?” 赵煦是真心想知道,张正书有什么高见。 张正书能有什么高见啊,他不过是一个穿越者,知道历史的进程,知道社会的发展方向罢了。“很简单,大力发展作坊。你还记得我说过无农不稳,无工不富,无商不活的社会运行规律吧?作坊,就是最重要的一环!可以说,如果作坊办得好,形成风潮的话,大宋的土地问题也就跟着解决了!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